一年一度的央视“3·15”晚会中,冒用他人身份证在银行办理银行卡的报道,激起了大家对银行不作为的“义愤”。主持人“有些银行没有把好这道关口”的结论,更是把银行推向了“风口浪尖”。其实,银行也是冒用身份证开卡的受害者,冒用身份证开卡,根源并不在于银行,而在于现行的身份证管理制度。
客观上讲,银行对于身份识别系统是非常先进的。银行是冒用身份的受害者,而绝不是某些人所想象的受益者。冒用他人身份证骗取银行信用卡以及贷款,悬空银行债权,对银行经营将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。因此,银行在身份识别投入方面是不遗余力的,在系统建设和流程管理上也是领先于其他行业的。据了解,银行识别身份至少有四步,第一步是将身份证与持卡人肉眼比对;第二步是用身份证鉴别仪鉴别身份证本身;第三步是使用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,根据查询信息(姓名、照片、签发机关等要素)与身份证再次比对;第四步是在经历上述步骤之后,授权人员方可授权柜员办理业务。对于部分高风险业务,银行还要求复印身份证信息、现场拍摄客户的免冠照片存档。银行的这套程序,对于拦截假身份证、排除犯罪嫌疑人,可以说是滴水不漏。但即便如此,银行对于冒用身份证仍然是无能为力。同时,我们还要看到,银行是服务性行业,并不是执法部门,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是重中之重,银行只能按照既定流程,进行形式上的审查和确认。要求银行对客户身份百般询问,对客户相貌品头论足,既不符合银行的服务业的定位,也会影响客户的服务体验。要求银行一线“小柜员”具备公安干警的“火眼金睛”,那更是勉为其难。